近日,2022中國·汶川大禹華誕慶典在汶川舉行,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們齊聚現(xiàn)場,熱鬧非凡。
據(jù)悉,大禹華誕系列活動將一直持續(xù)到今年8月,期間還有共話大禹知識講座及“禹見少年”作品征集活動陸續(xù)開展。
蚌埠市涂山大禹文化研究所會員、原縣黨代會成員陳云琪受邀參加此次華誕慶典并致辭,他表示,大禹的故事在此流傳了千百年,這里也保留著諸多大禹印記,希望大禹故事、大禹文化在我輩手中發(fā)揚光大。
岷江河滔滔不絕,大禹文化代代相傳。在汶川這片沃土之上,大禹文化與精神早就深深根植于每個汶川人的心里。羌族人民沒有文字,有關(guān)大禹的故事都是靠著羌族人民口口相傳才得以流傳至今。對于汶川人來說,大禹不僅僅是一個神話,而是我們的民族英雄,是西羌兒女的祖先與信仰。
近年來,汶川深挖大禹文化,專門打造了大禹文化和旅游品牌,創(chuàng)建了國家4A級汶川大禹文化旅游區(qū),形成了一系列大禹觀光旅游產(chǎn)品。
2011年5月23日,《禹的傳說》經(jīng)國務(wù)院批準,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名錄。
2017年7月4日,四川歷史名人文化傳承創(chuàng)新工程將籍貫在汶川的大禹列為首批十位四川歷史名人。
2021年8月,汶川縣綿虒鎮(zhèn) “大禹文化”被命名為“四川省民間文化藝術(shù)之鄉(xiāng)”。
記錄大禹足跡,尋根大禹文化。汶川作為大禹故里,至今縣內(nèi)還保留著諸多大禹留下的印記。
在《阿壩州禹跡圖》一書中表明,阿壩州目前共有107處禹跡,其中分布于汶川縣的就有69處,約占全州禹跡總數(shù)的一半以上。
一處處禹跡,訴說著一個個古老的故事,流傳著一段段名垂千古的佳話。讓我們跟隨這些禹跡,走進大禹故里,西羌汶川。
刳兒坪:“禹生石紐,其地名刳兒坪”,歷代漢文古籍都記載著這里。
涂禹山村:相傳大禹所娶涂山氏住于此地。
禹王廟:廟前殿供大禹像,禹站立木輪車上,玉圭玄袞,神彩飄逸,現(xiàn)僅存少量斷垣殘壁。
綿虒禹王宮:明時修建,文革時受損,“5·12”汶川特大地震后得以重建,是專為紀念大禹而修,因設(shè)有戲臺,故名禹王宮。
石紐山石刻:相傳大禹生于石紐山,至今山上“石紐山”三個大字依舊清晰可見。
洗兒池:相傳為禹母生禹,到此處洗滌,血水染紅了池水浸紅巖石所致。
禹跡石紋:石紐山刳兒坪周圍,有石紋30余處,大都凹凸分明,紋線清晰。
天赦山:史載“天赦山,夷人營其地,方百里不敢居牧”。這里曾是祭天祭神的地方。
大禹浮雕墻:描繪了大禹率領(lǐng)民眾,與自然災(zāi)害中的洪水斗爭,最終獲得了勝利的佳話。
除此之外,還有飛沙關(guān)、圣母祠、圣母塔、禹碑嶺、大禹坪......岷江河畔,西羌汶川,處處都留有大禹的印記。
未來,汶川還將繼續(xù)深挖大禹文化、傳承大禹精神,持續(xù)打響“大禹故里”文旅品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