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阿爾茨海默病的交手,是人類最無助最悲壯的經歷之一。發(fā)現這種病至今100多年,其致病機理仍不清楚,全球只有5款藥物可用于臨床治療,17年來沒有新藥上市。
11月2日,“我國原創(chuàng)阿爾茨海默病新藥上市”的消息打破僵局:新藥名為“九期一”,我國科研團隊歷時22年研究,是國際首個靶向腦—腸軸的阿爾茨海默病藥,可用于治療輕度至中度阿爾茨海默病。消息一出,備受關注。
“九期一”是國際首個靶向腦—腸軸的阿爾茨海默病治療新藥,這代表一種全新的技術路線?!鞍邢蚰X—腸軸的這一獨特作用機制,為深度理解‘九期一’臨床療效提供了重要科學依據。”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耿美玉說。據介紹,“九期一”通過重塑腸道菌群平衡,抑制腸道菌群特定代謝產物的異常增多,減少外周及中樞炎癥,降低β淀粉樣蛋白沉積和Tau蛋白過度磷酸化,從而改善認知功能障礙。
近年來,人們對胃腸道菌群的認知逐漸加深,大量的研究表明胃腸道菌群與代謝性疾病(肥胖、糖尿病、非酒精性脂肪肝等)、腦血管疾病、神經精神系統(tǒng)疾病、腫瘤等有著密切的關系。目前研究證實,腸道菌群失衡與自閉癥、抑郁癥、帕金森癥、阿爾茨海默病等疾病有密切聯系?!瓣P于阿爾茨海默病和腸道菌群的報道有,但不多。腸道和神經系統(tǒng)疾病的相關研究算是一個新興領域,還沒占據主流,但正在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?!本G谷制藥生物部高級總監(jiān)張靖表示,“在阿爾茨海默病轉基因小鼠上,我們監(jiān)測了其發(fā)病全周期的腸道菌群變化,并通過抗生素處理去除腸道菌群,移植好的菌群、壞的菌群等研究手段,證明菌群的紊亂可以誘導阿爾茨海默病相關神經炎癥,導致認知功能下降。進一步深入研究發(fā)現,這一作用是通過菌群的特定代謝產物進入血液,影響外周免疫細胞,外周免疫細胞進而侵入大腦而實現的,從而證實腸道菌群紊亂是阿爾茨海默病的重要發(fā)病機制。”她表示,團隊通過小鼠實驗找到關鍵的因果證據,有真實試驗數據支撐,將來還會在患者身上進一步確證。
“九期一”的Ⅲ期臨床試驗長達4年,主要牽頭研究者、上海交通大學醫(yī)學院附屬精神衛(wèi)生中心教授肖世富表示,Ⅲ期臨床試驗有幾個比較主要的特點?!八侨澜绲谝粋€純安慰劑對照時間最長達到9個月的安慰劑對照研究?!毙な栏徽f。根據之前Ⅱ期試驗的經驗,Ⅲ期試驗在診斷標準方面更加嚴謹,入組更加嚴格,招募病人更加困難,入組篩選失敗率基本達到50%?!爸饕熜е笜讼窨荚囈粯樱J知功能量表(ADAS-Cog)評分整體改善是2.54分,如果病情偏重一點,改善將近5分,更加明顯。比照做了6個月安慰劑研究的有代表性的藥物多奈哌齊,全世界做了34項雙盲隨機對照研究,在觀察半年的時候評分改善2.01分,相對來說‘九期一’在9個月的時間能夠改善2.54分,我個人認為達到了非常滿意的療效?!毙な栏徽f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