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為聲音畫像”公教活動現(xiàn)場
兒童節(jié)去哪里耍?美術館可能是一個選擇。成都市美術館近日官宣:首個專為兒童定制的夜間公共教育延時服務活動——“心有童趣 所遇皆藝術”美術館之夜,將于6月1日舉行,讓孩子們度過一個難忘的節(jié)日。
“與天地精神往來——黃賓虹藝術研究展” 現(xiàn)場
“在開展主題教育過程中,我們以美術館品牌建設作為調(diào)研課題,積極提升公共文化服務品質。”成都市美術館黨支部書記、副館長李志權介紹,“美術館之夜”是文化和旅游部2022年度全國美術館“優(yōu)秀公共教育提名項目”,在原有基礎上繼續(xù)提升公眾的藝術互動體驗,正是開展主題教育的題中應有之義。
“光的詩—喬治·莫蘭迪藝術展”現(xiàn)場
具體怎么做?首先是“量體裁衣”。成都市美術館公教組副組長陳璐舉例道,“心有童趣 所遇皆藝術”美術館之夜便主要根據(jù)兒童的愛好、特點,推出十大精品藝術活動。兒童節(jié)當天,小朋友們可以穿著古裝,參加沉浸式藝術游園活動,參與投壺游戲、急速三子棋、木射游戲等小游戲;也可以在由花車攤位組成的兒童藝術市集,體驗“買買買”的快樂。
在喬治·莫蘭迪展廳中舉行的公教活動
公教活動的內(nèi)容、形式和數(shù)量,由此更加豐富多元。“上個周末,成都市美術館就有6場公教活動,今年截至目前做了60多場,全年預計會達到200場,包括藝術體驗、講座、沙龍、電影放映等形式。”陳璐說。
更有趣的是,通過對國內(nèi)其他藝術機構進行調(diào)研學習,成都市美術館對過去的公教活動創(chuàng)新升級,讓其不僅更多地走進美術館,還更進一步進入了展廳。今年“五一”假期,在成都市美術館喬治·莫蘭迪“光的詩”藝術展廳,成都文理學院藝術學院黨支部書記、院長助理魏東給大家講解調(diào)色的基本技法,以及如何調(diào)制莫蘭迪色,如何給靜物瓶上色,讓大家從理論到實際操作感受色彩搭配的神秘。
“過去,公教活動通常在獨立的公教室中進行,跟展廳有一定的距離。雖然互不干擾,但少了對藝術最直觀的體驗。”陳璐說,將公教活動搬進展廳,讓觀眾參觀展覽后第一時間“上手”,參與感進一步升級。
實際上,除了與公眾互動最密切的公教活動,美術館的展覽也不斷創(chuàng)新,在形式上滿足當下觀眾的需求。“以前的美術館像一座殿堂,重在傳授知識;現(xiàn)在的觀眾更注重生活,尤其很多年輕觀眾并不是專業(yè)的藝術工作者,所以我們把精神享受放在更重要的位置。”成都市美術館策展人曹箏琪娜解釋道。
成都市美術館正在舉辦的黃賓虹和喬治·莫蘭迪兩項大展,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。前者根據(jù)藝術家在川期間的活動情況,打造了“天地精神”“雨淋墻”“月移壁”“青城坐雨”等多個體驗式場景;后者通過展廳內(nèi)靈動夢幻的光影裝置,與莫蘭迪作品中的“光”相映成趣,讓觀眾從不同的角度拍照打卡。
美術館方面甚至通過時下流行的社交媒體,發(fā)起了“穿莫蘭迪色打卡莫蘭迪”活動。不少參與者還分享了打卡心得:著裝可以淺色系;可以多拍全身、大場景;手機拉低曝光,即使不露臉也可以很有氛圍……
如今,美術館越來越成為人氣匯聚之所:周末節(jié)假日,觀眾往往在成都市美術館外排起上百米的長隊;各項公教活動,名額也總是一搶而空。“美術館要為方方面面的觀眾服務,不僅要保證專業(yè)度和價值輸出,也要通過多元化的公共服務,讓更多人走近藝術、感受藝術。”曹箏琪娜表示,這樣不僅能豐富展覽的外延,也讓“觀看”成為一種享受。
成都市美術館 供圖